有时候一直在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在大学前,我们的生活轨迹一成不变,每天都是伴随着清晨的阳光从家里出发,又在同学们的玩耍中从学校返回,生活无忧无虑,需要思考的也只是学习成绩和同学关系。前途总是光明的,一切事情都不需要额外的选择。

高中老师有句名言:“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似乎大学就是一个可以畅谈人生理想,与同学一起学习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可是,当上了大学后,发现一切都没有那么简单。尽管再也不需要没日没夜备战高考,但需要考虑的事情却变得很多很多。来大学前,我总是想着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在社团里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可惜,社团里总是一小群人玩得不亦乐乎,而大多数人只能做一个旁观者,然后被遗忘在角落。也许是这些社团活动方式有点问题,也许是我自己没能更加主动参与进去,无论怎么说,这都是我一个小小的遗憾。

一个个在高中拼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的少年,在来到大学后,却选择了一条最轻松的道路,每天沉迷游戏刷剧,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不在乎学到了什么知识,只关注考试能不能及格。不反思自己上课时没认真听讲,只苛求老师讲课不够生动。其实娱乐并不是一件坏事,适当的娱乐是再生产的一部分,能帮助人恢复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生活当中。但沉湎于娱乐之中,遗忘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便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面对着这些娱乐至死的同学,我想是不是因为高中过于紧张的学习消耗掉了我们自身的学习动力了呢?还是说认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我不知道答案,但要知道很多人往往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他们早已消失在了每一个开学的秋季。而我幸运的能参加高考并考上大学,而不是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除了那些浑浑噩噩的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则看上去非常优秀,他们学习优秀,身兼数职,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坚持运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时不时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似乎是大多数学生的榜样,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像他们一样,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种评价标准似乎伴随着我们的整个大学生涯,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究竟是不是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呢?

哈佛招生主任,威廉·R·费茨蒙斯中曾说到:

就算那些最成功的学生,也会在某个时刻思考一切是否都值得。在他们三四十岁时,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商人,但他们往往感到,自己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

我们的价值观经常被社会绑架着,无处不在的主流价值观让我们随波逐流,有些人在其中遗失了自我,有些人则想方设法逃离,前去寻找真正的自我。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在前进的道路上应该多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这究竟是不是有价值的,如何才能实现自我。

有个同学问我,“为什么你能对所有事情保持一种热情”,我想这正是因为我认识到人需要认清自我,只有积极地探索自我,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人生本没有意义,只有自己才能赋予人生意义。